宝宝1到2岁育儿12周岁孩子最难哄衣食住
2024年08月14日 爱答资讯网
文丨陈老师谈教育
今天早上女儿6:40就醒了,在床上不愿意穿衣服,也不愿意起床,就是穿着单衣玩。哄女儿进被窝或者穿衣起来,都被女儿拒绝。眼看着孩子就要冻感冒,实在没有办法了,准备在开打之前最后试一下,我从厨房拿了一颗她最爱的鸡蛋,对女儿说,要吃鸡蛋就得起床穿衣服,她才慢慢起身,依偎在我怀里穿衣服。
孩子1周岁之后,每天就处于和孩子斗智斗勇的阶段了。平时上班又忙又累,有时候失去耐心,怒火值达到一定程度,准备开打,她却偏偏用软萌的小脸来哄你开心。真是又气又好笑,实在没办法。
穿好衣服后,孩子坐在餐椅上吃鸡蛋,我去书房收拾,无意中看到书橱里随意摆放的一本书,已经很久了,只记得当时拿到书,简单翻了翻,觉得没有太大的价值就随意塞在书橱里了。然而今天再次翻了一下,发现竟然是一本宝藏书。虽然只有短短的70页,内容也很零散,但字里行间,却是必须要细心才可领悟到的育儿智慧。
这本书,叫做《如何哄孩子》,作者是詹姆斯·格雷斯。全书142页。分为梳洗妙计,出行妙计,礼仪妙计,居家妙计,寝室妙计5个章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其实,在这些零散的妙计背后,是一套哄孩子的规律和方法。
一.为什么小孩子难哄?1.大脑没有发育好,容易激动,不听人说理。记得大学老师和我们说,成年人大概到18岁,才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所以,孩子相对于大人,比较情绪化,不能理性的思考问题。所以,孩子遇到问题或者挫折时,往往会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放赖,听不见任何劝告,直到达到目的才善罢甘休。在《全脑教养法》中,就提到在给孩子讲道理之前,首先要安抚孩子的左脑,进行共情。当孩子安静下来之后,才有可能听进去大人说的话。
2.没有知识储备,没有形成思维。有的时候孩子大吵大闹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恰恰这个时候大人在忙,告诉孩子要等5分钟,结果孩子立马大吵大闹。其实这并不怪孩子,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在孩子的眼中,要么是现在,要么是永远。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有时候我们和孩子沟通困难,并不是因为孩子不讲理,而是孩子的脑海中没有知识储备,没有讲理应有的思维。所以我们得按照孩子的思维来沟通。
3.出现自我意识,想要掌握一切。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喜欢说“不”这个字。这其实表明了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想要自主选择。而孩子的选择和大人的选择往往意见不同,所以就出现了矛盾。那么如果说服孩子选择大人的选择,就得看大人的功力了。
4.出现害怕,恐惧等情绪。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有的时候要姿态第一点,才能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有一次,我给孩子洗澡,孩子怎么都不愿意下水,后来有点不耐烦了,我问女儿为什么不洗澡。女儿还不会说话,指了指脚底。我突然明白了,在我摸起来正好的水温,女儿则认为很烫。所以女儿害怕下水洗澡。如果我没有和女儿沟通,没有理解女儿害怕的情绪,强制她洗澡,不仅伤害了亲子关系,还伤害了她的自尊,更可能会导致她对水的抗拒。
二.难哄的小孩,应该怎么哄?1.用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来沟通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只有成长成熟后才能成为大人。我们无法让一个2岁的孩子理解大人的思维,那么我们就必须降低姿态,用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和孩子的思维来和孩子进行交谈。那么什么才是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呢?
化抽象为具体有一天女儿不愿意穿袜子,我对她说,不穿袜子会感冒的,她当成耳旁风,嘴里大声抗拒的说:“不!”后来娃奶奶来了,她轻轻地掐了一下女儿的脚底板,说:“哎呀!宝宝的脚底有一个小虫子!赶紧把袜子穿上,不然小虫子咬小脚了!”女儿听到赶紧要我们把袜子穿上了。
所以,冷热时间等抽象概念,有的时候,孩子是听不懂的。所以我们要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让孩子尽可能的感知到。比如上文提到的时间概念,把5分钟变成一首歌的时间,把2个小时变成睡觉的时间。孩子就能够理解大人到底在说什么了。
魔法语言小孩子都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我们无法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赋予日常的事情魔法之力,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则是一件既有趣又能达成目标的事。
行动先行在《如何哄孩子》这本书里提到,如果孩子不愿意出门怎么办。这时候父亲可以把孩子举起来,当成小飞机一样飞来飞去,然后在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已经飞出了门外,很快孩子的注意力又被别的事情吸引了,就忘记了还在抗拒出门这件事。
2.选择性问题代替封闭式问题
这件事我深有体会,每次女儿起床后,我们的对话如下:
妈妈:今天我们穿老虎的袜子,好吗?穿好了妈妈带你去菜市场逛。女儿:不。妈妈:那我们穿小狐狸的袜子呢?女儿:不。后来,我把问题换成了封闭式的问题:
妈妈:哇,今天我们要把小老虎还是小狐狸穿在脚上呢?女儿(思考了一会儿):小老虎妈妈:好勒,要妈妈帮忙穿还是你自己穿呢?女儿(还没学会自己穿):妈妈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所以让孩子获得一种掌控感,获得一定的选择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某件事。所以,开放式的问题往往只能得到“不”的回答。而选择性的问题,表面上给孩子一定的选择,但是大方向还是家长掌握着。
3.转移注意力法
相信很多家长都用过这一方法,当孩子很纠结某件事,或者在大人工作的时候缠着大人玩耍,这个时候,你可以拿一个东西,或者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又避免了孩子哭闹,又能够化解当下的矛盾。
有一次,女儿想要闹着看小猪佩奇,我不想给她看,就假装突然惊吓了一下,我说:“你听楼上有什么声音,好像是鹦鹉跑出来了,我们要不要去把鹦鹉抓回去?”女儿顿时来了兴趣,要我抱她去楼上看鹦鹉,我抱女儿的时候用眼神示意老公把插线板的总电源关了。后来女儿下楼了,也就忘掉了这件事。
小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利用这一点,有的事情不要和孩子硬来,可以换一种方式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上,这样既避免了亲子冲突,又获得了一段甜蜜的亲子时光。
4.完成比完美好
当了妈妈之后,发现有的时候完美主义是不适用的,比如说出门的时候,想把娃稍微打扮一下,结果娃完全不配合。你为孩子精心准备了小裙子,可是她偏偏要穿自己的家居服。所以当妈妈非常重要的一点,避免和孩子起冲突的一点,就是“完成比完美好”这一原则。
5.把任务变得有趣
女儿刚刚学习吃饭的那一会儿,比较挑食,很多东西都不吃,于是喂饭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一天家里来了其他小朋友,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喂饭竟然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后来效仿其法,每次吃饭变成了一场和爸爸的竞赛,那段时间里,女儿表现的不错,总是能吃的又快又好。(虽然后来这个方法就不管用了。)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大冒险,各种挑战比赛,魔法之旅。所以有的时候把事情变得更有趣一点,可以让孩子乐于接受。除了吃饭比赛之外的形式外,比如说有的孩子不喜欢抹润肤霜,可以告诉孩子,其实在抹隐形霜,马山就要开展隐形魔法之旅。小孩子会很乐于接受的。
三.我们该如何做家长?《如何哄孩子》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巧妙的方法,比较零散,也很有趣。然而在这些方法的背后,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我们大家思考,首先:为什么有的家长有很多的方法来应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而有的家长却简单粗暴呢?其实很简单,方法多的背后,一定是家长用了很多心思。而用心思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
1.掌握孩子成长规律和特点。比如说转移孩子注意力,比如说孩子玩假想游戏,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掌握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要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进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成长特点,才能在育儿之路上事半功倍。
2.耐心,爱心和恒心。有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大堆方法,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好家长。如果没有爱心和耐心,任何方法都是空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成长,只有用爱去浇灌孩子。孩子的心灵才能健康的成长。
《如何哄孩子》从计策上来说,的确是一本詹姆斯·格雷斯写给父母的一本宝藏书,然而,如果仅仅是学这些零散的计策,而不不思考延伸的话,那么遇到超出书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所以,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
孩子,我爱你,我愿意为了你,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你有100个问题,我就有101个方法解决问题。
我是陈老师谈教育,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进步,欢迎关注,也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