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雨声古人修身养性的九大雅事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焚香
焚香有禅意,风雨不惊心。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
一股缥缈怡人、似有若无的香气,不仅带来温暖与祥和,也会让人净心虑性。其实,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作画或焚香静坐等习俗。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
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最为诸侯王的朝仪。传说香能辟瘟驱邪,所以宫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汉代,宫室发展到用香熏衣、驱虫、抑制霉菌、防腐蛀,还出现了专业的焚香炉,不但士大夫家里有焚香的传统,甚至普通百姓家里也会点燃一支香来净化空气。
到了宋代,焚香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兴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把焚香做为自己的一大喜好。他很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比如,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并且,他的还做诗多首来讲述他对焚香的感悟,“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据南宋文人笔记《梦粱录》中所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表明
,焚香已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之一。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焚香的作用,焚香当属一种独特的“气味疗法”,这是因为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从而可以利用燃烧发出的特殊气味,起到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的功效。
通过“鼻闻”来感知香气,借此来澄心静怀,感悟生命之意义,以此来达到愉悦内心的目的;焚香蕴涵着文人生活的情致雅兴,所以古人才把它做为诸多雅兴之首。
品茗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听雨
听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
,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赏雪
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让人想到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侯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酌酒
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莳花
莳,多音字。作二声,指一种草本植物,作四声,指采摘。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仍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人潮涌动,盛况依然,我认为,国人好花,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花韵。
寻幽
在古代,交通不是非常发达,更没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是十分缓慢的,再加上人口分布稀疏,一座城郭、一间茅屋想要出现在官方地图上,需要尽心尽力的寻访考察,还少不了几分机缘巧合。当古人忽然发现了一处未曾有人知晓的美景,那种心情,是无异于几百、几千年后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的激动。而且,在“道”家思想长期浸润的社会风气中,“寻幽”还有一重特殊的意味:与自然的默契,让肉体凡胎更多了几分灵性。
抚琴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俞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古人九大雅事,俱为修身养性之举。身处喧嚣尘世,吾辈当效古人,少一些物欲横流,多一些闲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