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治梅核气协和消化科专家提醒喜欢吃这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难以被发现的癌症!
因为它可以躲避常规的检查,并且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吃东西噎,所以被发现时多数肿瘤已经长到了十几公分!
这到底是什么癌症?什么样的噎又和癌症有关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杨爱明主任,会为我们详细解答!
01
吃固体噎,液体不噎
小心是食管癌的噎
今天要说的癌症是食管癌,它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就是噎!
1、食管癌为什么会引起噎
吃东西时,食物需要通过食管肌层的推进才会到胃里。
食管是管状结构,如果里面长了肿瘤,就会占据管腔。
并且肿瘤还会影响肌层对食物的推动力,导致食物下不去,所以人就会感觉“噎”。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吃东西被噎住,那么食管癌导致的噎和普通的噎有什么区别呢?
2、癌症噎的特点
①噎的位置
杨主任告诉我们,整个食管有三处狭窄。
第一处狭窄:口腔进入食管5厘米左右处(颈部);
第二处狭窄:气管和食管连接处(胸骨后);
第三处狭窄:贲门,即食管和胃交界的位置(剑突上)。
临床上,第二处狭窄是食管癌最好发的位置,其次是第三狭窄,第一狭窄和其他部位发病相对较少。
所以癌症噎大部分是胸骨后噎。
②逐步加重
一开始噎
,是稍微干、硬的固体食物就噎,稀的不噎。如果经常噎,且从固体食物噎,慢慢到半固体,甚至液体都会噎。
这种逐步加重的噎,则考虑是癌症噎。
如果刚开始就是,无论固体、液体的食物都噎,则可能是别的原因。
3、非癌症噎
如果偶尔噎,或者吃凉食噎,可能是由贲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引起的。
如果平常感觉噎得慌,但是吃东西时没事,可能是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和情绪相关。
还有一些干燥综合征人群,唾液分泌不足,吃干的东西也容易噎。
02
四类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什么样的人好发食管癌呢?
下图列举了四类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注: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
1、爱吃烫食
我国居民大多喜欢“趁热吃”,有些体寒的人,更加喜欢吃热乎的东西
,喝较烫的水。杨主任提醒,吃东西要警惕烫而不自知!
比如60多度的食物,在嘴里感觉还好,但食管却受不了。
因为食管和口腔的耐受温度不同,食管的耐受温度不能超过40度。
食物经过食管大概需要9秒,如果吃了过烫的食物,与之接触的食管黏膜就会被烫伤脱落。
长期如此,黏膜不断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癌变。
有研究证明,喜欢吃烫食的人,比正常人食管癌风险增加四倍
。建议:吃东西前,用手感受一下温度。如果是热汤类的,出锅后建议放置半小时以上再喝
。2、食管癌高发地区
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当地人喜欢吃热糊糊的面食、腌制品等,所以高发食管癌;
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福建等当地人喜欢喝热茶、热汤以及吃腌制类食物,所以也高发食管癌。
3、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食管黏膜受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巴雷特食管等,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03
食管癌可以躲过常规体检
胃镜才是“金标准”
常规的体检很难发现食管癌,是因为食管是一个空腔脏器,在未进食时处于收缩状态,X光、B超会被胸骨挡住,因而难以发食管里的肿瘤。
1、食管癌筛查金标准
为了避免晚期才发现食管癌,我们可以做什么检查呢?
杨主任告诉我们,食管癌筛查的金标准就是胃镜检查!
因为胃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的病变情况。
专家提醒:做胃镜大概仅需10分钟,配合好医生,做好局部麻醉,就不会太难受,所以也不用抗拒做胃镜。
2、胃镜检查频率因人而异
①前面提到的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每5年做1次胃镜;
②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且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建议每2-3年做1次胃镜;
③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每1-2年做1次胃镜。
癌症都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好。
如果食管黏膜早期病变被发现,就可在胃镜下进行黏膜剥离,仅需半小时到一小时,术后恢复快,也不需要放化疗。
拖到晚期,可能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 上一篇:伏苓养生馆寒湿体质勿轻易对号入座
- 下一篇:冬至养生晨语早安晨语冬至寒来三冬暖春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