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出稀有鱼宝宝吃鱼(千万尾稀缺鱼苗从这里游向大海)
2024年07月04日 爱答资讯网
威海新闻网10月19日讯 (记者 王玲)“咱从小生长在海边,靠吃海长大,有能力就要反哺海洋。”15年前,带着这样的初心,威海海和水产育苗有限公司负责人连昌辞职下海,投身到水产育苗行业。
目前,他创立的威海海和水产育苗有限公司,成为胶东半岛经济圈优质苗种“超市”、我国北方渔业多物种苗种繁育研究中心和渔业资源修复示范基地。
连昌(右三)向记者介绍养殖鱼苗情况。 记者 朱春晓 摄
走进位于南海新区小观镇的海和水产育苗公司,一个个近百米的育苗车间错落有致,每个车间内都有数十口波光粼粼的水池,工人们在洗刷池子,抛洒饵料,一簇簇一群群的鱼苗闻声而动,竞相追逐……
大菱鲆、扒皮狼、牙鲆、斑石鲷、曼氏无针乌贼、黄姑鱼、花鲈……在12个标准育苗养殖大棚、9个室内育苗车间内,生长着1300余万尾各类鱼苗,10亿粒毛蚶、400公斤梭子蟹、1亿尾日本对虾、5亿头刺参。
看着满池子的各色苗类,连昌高兴地说:“每次看到新的生命孕育出,心里都特别满足。”
然而,连昌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连昌和妻子从一家企业辞职,开始建棚育苗。他的初衷很简单:自己吃鱼长大,又喜欢养鱼,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哺大海。
连昌引进的第一个品种是多宝鱼。“当时坐火车到上海海鲜市场,20块钱一个苗,引进了2万尾。”连昌说。可喜的是,跨越千里,2万尾鱼苗的成活率很高、长势也不错。不料,2004年,满池子鱼到了上市时,因受非典影响,市场很不景气,鱼卖不出去。
上网箱!万般无奈之下,连昌开始在周边沿海建设海上网箱,扩大养殖空间,拓展育苗+养殖产业链条。
经历了市场起落,连昌越发认识到:不论是育苗还是养殖,都必须坚持高效发展和质量提升并举的路子。
为此,海和水产育苗公司紧盯水产育苗,抓种子,建车间,拓市场,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强水产育苗特色优势。“本地优质濒危鱼类,我都想试一下,能通过自己努力恢复种群,是再高兴不过的事。”采访中,连昌反复强调这句话。
为提升鱼苗质量、把好源头关,连昌坚持所有苗种都自繁自育,所用亲体都是在本地海域自行捕捞培育的,确保种质安全。为此,连昌没少下功夫,让出海的人帮忙找种鱼,就连南海新区的大小饭店、鱼贩老板几乎都成为他寻找种鱼的“眼线”。
有一次,连昌在一家饭店发现了一条条石鲷鱼。当时,饭店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剖开鱼肚里面有很多卵。连昌把鱼卵带了回去,很快孵出了小鱼。目前,条石鲷的养殖规模已达10万尾。
为寻找三线矶鲈的种苗,连昌跑了沿海很多海洋所,最终在浙江舟山所找到了种鱼。
随着育苗种类的增多、规模的扩大,连昌又做出一个决定——“借智”发展。目前,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员肖志忠是海和水产育苗公司合作专家之一。他每年定期到公司开展课题研究,指导育苗工作。
牵手专家学者,连昌将目光盯住本地濒危鱼类,进行科研攻关。2017年,连昌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合作,成立“鱼类工业化养殖示范园;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进行珍稀鱼类开发。公司因此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国家鲆蝶类产业技术体系优质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山东省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农业部财政部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那么,这些苗种的“出路”在哪?连昌答曰:增殖放流。
2014年,放流黑鲷75万尾、许氏平鲉80万尾;2015年,放流黑鲷101.3万尾,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016年,放流黑鲷134.2万尾;2017年,放流黑鲷101.5万尾,大泷六线鱼52.2万尾……
目前,海和水产育苗公司承担着省级增值放流项目,大力开展黑鲷、大泷六线鱼、黄姑鱼等恋礁性鱼类放流,补充了近海海钓鱼种资源量,促进休闲海钓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了全省增殖放流工作的标杆和示范。目前,海和水产育苗公司育苗面积17000平方米,已发展成为拥有海水鱼良种培育、苗种繁育、海上养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科技创新基地。
在7月份全市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中,42.1万尾黄姑鱼就是由连昌免费提供的。“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参加,增殖放流已经像植树造林一样,成为政府引导、各界支持、全面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连昌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关爱大海、保护大海、回馈大海。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美国安德森看病流程是什么
安德森医院中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