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儿童育儿心理科儿科心理医生儿子是我育儿过

2024年07月15日 爱答资讯网

文:水底的猫

知名医院的非著名儿科心理科医生

我是一个三岁半男孩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儿童心理科医生,我接诊过的家庭已经有上万个。

家长把孩子带到医院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医生,这个是心理问题吗?这样正常吗?我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我该怎么办才能帮助TA?

而我可能会问问家长,您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如何看待孩子的性格、表现、优缺点,您认为TA的情况和家庭有什么关系吗?要想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TA的家庭,TA的父母。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是坏的、是故意的、还是有病的、控制不了的?在医生这里,我们常常发现,困扰孩子的是一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情绪障碍这样的疾病。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这个人,而不是病,我们需要和孩子在一个阵营,共同面对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同样具有挑战的敌人。

比如孩子不肯做作业或做得很慢,父母会觉得孩子故意的,必须要吼,吼出了心脏病也没用,TA还是拖拉磨蹭,做到很晚,甚至就不做了,不想去学校,严重者和大人对打对骂。学习的问题变成了这个孩子道德品质的问题,孩子成了家庭不幸福的罪人。

此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是不是存在某些影响TA发展的心理障碍,例如注意力缺陷障碍或者学习技能障碍。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共同的敌人!

在儿童中,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这样的问题比较常见,这样的敌人也难以对付,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管理。

而更多的时候,有些敌人是父母太担心而想象出来的,例如孩子有用手摸自己阴部,或者两腿夹的很紧,在床上、桌角等地方蹭来蹭去,满头大汗,大人担心这怎么回事,这么小就手淫了吗?长大了会不会性早熟呀?

其实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对自己身体探索的表现,这些活动就像游戏会安抚孩子自己的情绪。父母不用给这些活动贴上“不好”的标签,如果家庭中没有其他的压力,一段事件后孩子会迈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些探索会自然消除。

养一个孩子很不容易,成本越来越高,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斗智斗勇的育儿路上又总是坑,一坑又一坑。

现在有许多育儿专家和讲座,他们提供理论、知识点、五花八门的妙招和诀窍,爸爸妈妈收获了很多道理,但是育儿路上总是“怀疑人生”:为什么我的孩子就这么不听话!

其实,孩子有时候也和父母一样困惑:为什么我的父母总是不理解我!

我的儿子今年三岁半,真正让我懂得如何做妈妈的,不是我的专业,而是我的儿子。他是我育儿过程中的老师,我每天从他成长的过程里,能够鲜活的切身体验到书本上、课堂上所学的那些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特征的内容,也给了我机会在养育的过程里实践自己所学习的技术和技巧。

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我也有焦虑,也有失控的时候,但犯错,没有那么可怕,可以向孩子道歉,可以自我纠正,孩子也会来纠正我。

养育孩子的核心是我们与孩子互动的过程,父母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对待孩子,孩子用行动回应我们,我们对孩子的回应再做出反馈,这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我们说的“儿童观”。从社会层面,儿童观是我们如何看待每个生命和人权,是文化和文明的基石。而在家庭中,儿童观,是我们养育孩子的起点,它决定了我们会用什么样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

比如有些爸爸妈妈会认为,你是我儿子,我是你老子,我说的你都要听,你就是要听我的话,我说的做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人财产,或者是附属品,孩子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判断,长大了很容易变成巨婴,啃老,也更容易出现焦虑、强迫的表现。

所以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拥有科学的儿童观,做有益的父母。

从胎儿到婴儿、儿童期,生命从源头慢慢发展,是我们一生中,最纯洁无瑕或者是无忧无虑的阶段。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有自己的样貌、身材,能力发展情况、肢体的大动作、手部的力量和灵活程度、言语表达的水平和复杂程度、情绪管理和调节的能力,还有TA的性格,面对问题时候的解决方案等,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

当我们对自己疼爱的孩子越来越熟悉和了解的时候,父母也会和他们一起成长。

那个刚出生只用哭声跟我们交流的小baby,他哭了,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他是饿了还是拉了,我们会很有成就感。

当他2、3岁,小天使俨然变成了“小恶魔”,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你一边担心他是不是对你的严厉吃不消,一边又生气的牙痒痒,只能默念“是亲生的是亲生的”,但是当TA肆无忌惮的在您怀里打滚放赖时,你会油然而生一种幸福和安全感。

我想分享的是一种自然的儿童观,最符合人性的儿童观,就是孩子是他自己生活的主人,每个人是自己生活的专家。关于我们可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 1.

开放心态,懂得学习和调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都在抱着开放的,积极的面对问题和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习。那我们学习到的这些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适合孩子,大可以去尝试,因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会告诉我们,正确或者错误。当我对着快3岁的儿子一直在看动画片停不下来,我拼命的灌输他,人要学会延迟自己的满足,以后就如何有毅力巴拉巴拉,他眨巴眨巴小眼睛对我说,妈妈,我听不懂。我就知道,我采取了错误的沟通方式,只需要说,看完2集就关掉。

█ 2.

从孩子角度出发,接纳和理解孩子,这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却很不好操作。理论上说,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客体,我们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发展和成就自己。实际操作上,可能是我们更多的陪陪他们,听听他们想说什么,如果4岁的他在画画,可以笑着说,你画的是什么呀,可以跟我说说吗,8岁的他上完一天学了,可以笑着问问,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可以教教我吗,如果是14岁的他,对大人有些不耐烦了,可以平静而温和的问问,你是什么想法呢。

█ 3.

陪伴孩子,有质量的,有眼神、言语、肢体语言的交流,用温和的、平等的、互动式的交流,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阶段。你的关注和跟随,会保护和促进孩子本身的力量和信心。正如书上所说,一个完全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成人,是儿童最好的玩具。

█ 4.

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况,学习和伴侣互相关爱和合作。大人对自己的状况的觉察和掌控很重要,这是我们所谓情商的一部分。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对自己好一些。作为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和家庭两头烧的成年人,也需要家作为自己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在家这个港湾里靠一靠,接受家人给自己的甜蜜负担,也接受自己不是全部都能处理好。

人在某一时刻发的火,并不是当时那个情景让自己多生气,而是已经积攒的怒气在那一刻爆发出来了。所以建议感到很暴躁,有些烦躁的时候,在家里,给自己找一个冷静角,舒适的地方,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除去夫妻之间的帮助和分工,孩子也是我们可以求助的对象。

孩子是最忠诚于父母的家人,他们希望父母开心。比如,平时工作辛苦回家之后,也想在沙发上葛优瘫一会,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的耐性用完了,需要充一会电再陪他,或者是你玩吧,我来给你当解说员。

孩子,我们最终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陪伴者!

#清风计划##家庭教育##关注精神健康#

境外疗咨询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金融文坛官网

砖瓦世界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