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肌肌泡明星抠黄鳝捉泥鳅的童年生活

2024年05月27日 爱答资讯网

老家的每块农田无不留下了儿时的无数乐趣,捕鱼、捉泥鳅、抠黄蟮是我们那时的拿手好戏。

(图片源于头条推荐)

用竹篾编制“小号篓”,用细线套钩,钓鱼、钓黄蟮、钓泥鳅。

一到傍晚,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号篓”放在泥鳅、黄蟮在夜里经常出没的水田里。 套钓系在一根根竹签上,在钩上钩一截蚯蚓,把竹签插在田坎上,也可直接插在田里,套钩放在水里。

小号篓的准备很有讲究,不然黄蟮、泥鳅不会钻进“小号篓”。

把老墙泥巴弄细,用清水泡上三个小时以上,水不宜过多,然后放上少许切细的春芽,春芽尽量适可而止,不然黄蟮泥鳅会闷死在“篓”里。

没有春芽,韭菜也行,再放入“盅”溶了的蚯蚓,搅拌均匀,能揉捏成一个个小团,才能把它糊在每个“小号篓”的口子周围。

“手艺”不好的,泡在田水里不多久就会掉落。

一到晚上,将套钩、“小号篓”放在背篼里,背起一个大背篼去水田里布“网”。

把“小号篓”放在水田里也不能粗心大意。事先在水田里刨一个窝,把“小号篓”放在窝里,压上田泥,不然,“小号篓”会浮在水面上。

在进口方向再刨一条长沟,泥鳅、黄蟮闻到老墙泥、春芽、蚯蚓组合成的“佳肴美味”,就会往“小号篓”口子里钻,只要它们钻进了“小号篓”就成了翁中之鳖。 安放完毕,必须在其旁边插上一根竹签,作为第二天早上收“网”的标记。

有时,一个“篓”里可收获几条黄蟮或泥鳅,有时也有的“篓”可能打“空手”。

要不了几天一家人可以美美的餐上一顿。那年代,很难吃上一回猪肉,就拿这黄蟮泥鳅打牙祭。有一天早上,我下到水田去收“网”的时候,把那只“篓”刚从水田里取出,感觉好沉。“篓”里的“家伙”直“板”,就觉得肯定是一条大黄蟮,把我高兴到了住。

收完“网”后,背回去叫上明娃和四娃来帮忙,把那只最沉的“篓”从背篼里拿出来,把“篓”尾的小绳刚一松开,一条大“黄蟮”一钻就出来了。

当时把我吓到了住,那哪是一条黄蟮,是一条水蛇。

四娃的胆子最大,他用右手逮住蛇的七寸,左手提起水蛇的尾巴,用力抖了几下,那水蛇就不能动弹了,水蛇就乖乖地瘫在地上,但尾巴还左右摆动。

四娃说,听大人讲蛇有四支脚,于是四娃就用一根小索索,把水蛇的尾部系上,倒挂在一根小树上。

几个娃儿就用细黄荊条使劲抽打水蛇,蛇皮都打烂了,四娃又用手把蛇皮全部扯下,也没看到有蛇脚。 四娃最调皮,他非要看过究竟。他跑回家里,拿来一盏煤油灯,把灯里的煤油从蛇尾开始淋下,整条裸蛇从蛇尾到蛇头全身全是煤油。

随后擦上一根“洋火”,先点燃一把谷草,一把大火直烧水蛇。 一瞬间水蛇就变成了“火蛇”,一股带着煤油的“蛇香味”洒向四周,难得闻到这—香味,把蛇都烧焦了,也没见“蛇脚”的真面目,其实蛇牙根儿就没有脚,此时四娃才心甘了,蛇确实没长脚。

凭着儿时的经验,哪块水田泥鳅、黄蟮多,哪些少。 在田里有浑浊的脚印里必有泥鳅,两只手从脚印两侧轻轻下去,用力要轻,可把泥鳅从浑浊的脚印里捧起来。

俗话说,“娃儿要哄,泥鳅要捧”,就是这个道理。

田坎边,如果是大太阳天气,水上起水炮的地方,下面必有“胞儿黄蟮”。

那是一个出大太阳的下午,路过一根田埂,见此情况。

我扎起裤脚,跳下去,用田泥围了一个凼,用手把凼里的水“付”干。

见田坎下有一个大洞,判断,应该还有一个洞,采取同样的方法,找到了另一个洞。

然后就用一根小树枝在洞里捅,还真捅出来一根"胞儿黄蟮”。 它的头从洞口露出来一大截,我立马用双手逮住。

可哪知,手太小,刚把“胞儿黄蟮"从洞里拖出来,黄蟮滑肌肌的,它用力一挣,把头反转过来要咬我的手腕。

吓得我把逮住的"胞儿黄蟮”一甩,甩在了上面一块田里。

那块田原来是干田,装水不多,而且沒得黄蟮和泥鍬。

当时估计这根"胞儿黄蟮”起码在半斤以上,是一根黄皮大黄蟮,好可惜的哟。

我立即爬上去,到上面浑浊田里去找,怎么也不见"胞儿黄蟮"的踪影了。

第二天,水烟娃劳脚扎裤地提着一根大黄蟮回来,问他在哪块田抠的,他说是在那块小干田逮到的。

水烟娃用秤一称,哇,七两多,水烟娃那晚和着他原来的黄蟮鱼鳅,他三爷子扎实打了一个饱牙祭。

童年有趣的往事很多很多。

海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

出国看病资讯肺癌的基础医学突破

安德森医院中介电话

赴美就医机构申请流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