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感染科是传染科吗把传染科改成感染科的原因

2023年08月17日 爱答资讯网

感染科是传染科吗 把传染科改成感染科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感染和传染科相同吗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医院把传染科改成了感染科,那么感染和传染科相同吗?感染科和传染科有什么区别呢?

不相同的,大家对传染病都比较熟悉,比如病毒性肝炎、菌痢、伤寒、流脑、乙脑、麻疹、水痘……,等等。为什么叫这些病为传染病呢?简单说,因为他们有传染性,可以由病人传给正常人,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得了传染病,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给许多小朋友。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传染病有流行的特点,也就是说,某一种传染病有可能在某一时间在某一地区扩散,引起许多人发病,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甲流”,即传染病大流。但是,不管是传染也好,流行也好,总得有一种有形的东西在发病中起作用,这就是“病原体”。它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一共8大类!这些病原体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人体,不管是进入体内的过程,还是进入体内后生长繁殖,都可以造成身体的损害,其中有些病原体(不是所有)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我们把病原体致病的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其实“感染”是一个大的概念,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感染”,或患感染性疾病的经历,比如伤风感冒、皮肤疖肿、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阑尾炎、肝炎、脑膜炎、疟疾、肠道蛔虫、足癣、体癣等等,等等,都属于感染病。传染病属于感染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正如前面已经说过,传染病的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而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等一般不会传染,也不会流行,所以不是传染病,但是感染性疾病。

二、为什么要把传染科改成感染科

为什么要把传染科改成感染科?概括起来传染科改成感染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近年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全民防疫、防病意识和医学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解放以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有的传染病已经消失,比如天花;有的传染病即将消失,比如脊髓灰质炎、麻风;有的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越来越低,比如痢疾、伤寒等等,即使是病毒型肝炎,由于这些年来采取疫苗来预防,发病人数也明显减少。总体上讲,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的总发病人数越来越少。所以,传染病科的重要性逐步下降。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传染病科了。相反,由于人的寿命延长、环境污染严重、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增多、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数也在增多等等原因,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比如医院内感染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新的感染病病种的出现也是过去没有预料到的。上述种种情况,要求过去的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学,应当重新定位,改变模式。

第二,对这些感染性疾病人们并不陌生,然而对非医务工作者而言,“感染”一词,不仅听起来陌生,说起来也很拗口。

第三、传染病本质上属于感染性疾病,是感染病的1种特殊类型。有鉴与此,我们可以把感染性疾病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2大类。与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相反,近年来非传染性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则呈明显上升势头,在某种意义上其危害性已远远超过传染病。由于环境污染、人口居住密集、城市居民普遍缺乏体能锻炼、过度肥胖、老龄化、肿瘤病人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等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介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也越来越多;还有所谓医院内感染,即在医院住院诊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烧伤病人在烧伤病房内被感染的机会达100%!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现象就是由于医生或病人滥用抗菌药物等原因造成的耐药菌株增多,使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感染科的诊治范围扩大了,除了传染病外,各种感染性疾病都是感染科诊治的范畴。尤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更是考量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且感染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国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建立一个感染科的原因之一。

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所致。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血液传染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于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然而,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由于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进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进静脉注射*人群对使用针具进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如今预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方法也仍然是注意基本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虽然是老调重弹,但仍然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如婴儿在出生后进行的计划免疫,对于传染科医生,护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工作的人员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历史上,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官网

化纤与纺织技术

中国水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