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政策的经济根源国家强盛的原因开疆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史记晋世家》有云:"晋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
,北边翟,东至河内。"在周朝分封制的权力分散制度下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国家,它北击齐国,打得齐桓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也南抵楚国,让巍峨大楚也尝到了失败的甜头。但是在春秋五霸之中,它又是唯一一个从内部消亡的霸主,它的分裂直接导致了战国七雄混战的时代降临,它就是黄河流域的霸主—晋国。历史上的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春秋五霸前期与齐国,楚国是三分天下。但它也是唯一一个氏族力量远超皇室的国家,国内关系的错综复杂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春秋五霸前期的华夏版图
不正统的皇权来历是晋国最大的弊端这段历史讲得的是曲沃桓叔攻打晋国大公前夕的记载。但是笔者认为这段记载属于史官为了美化晋国刻意记载的。因为晋国的历史与其他四个诸侯国都完全不同,在讲究礼乐文法的周朝,晋国的历史上却充斥着宗族相争的手足相残之争,历史上称之为曲沃代翼。曲沃一家为期六十八年的同室操戈,屠灭了百姓对于宗族制和分封制最后的幻想,使得曲沃一家在百年后失道寡助,成为了三家分晋的祭品。
《史书晋世家》有云:"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
再说曲沃一家取代晋文侯一脉的过程,靠着几个大氏族的支持,通过招贤纳士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然后趁着晋文侯一脉的衰弱,通过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屠杀,终于是杀光了晋文侯一脉的人,顺理成章的坐上了晋国的王位。手段之凶狠,手法之残暴,持续时间之久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也唯有这么一个例子。而他们的首创的屠杀上位先河,也成了支持曲沃一脉的大宗族榜样。既然曲沃能够通过屠杀上位
,那么是不是他们也能够把曲沃一家给诛灭了来上位呢?所有的氏族心里都有这么一个问号。这些功高震主的氏族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于晋国皇位的想法,直到了春秋末期,形成了权力完全压制曲沃一脉的三大家,赵、魏、韩。晋国历代氏族名臣代表图
为何曲沃一家就算坐上了晋国国君之位,不可能获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这就要从注重礼法的周朝说起了。那时候的阶级制度是华夏地区所公认的,小宗族就是小宗族,大宗族就是大宗族,周朝皇室嫡系永远都是周朝的统治者,旁系会渐渐沦为其他的大宗。这一套体系在现在看来并不完善,因为大宗的增加会进一步分割中央的权力,使得皇朝的统治从内部崩溃。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样的规则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曲沃一家违背了规矩,所以他不可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说到底,天子便是皇权天授而非人授,曲沃一己之力夺权而上,便是窃取天命,是大不敬的做法。
战争激发了内部的矛盾,庞大的王国就此分裂周王朝末年出了两件大事,大到直接引爆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周朝最后的帝王周惠公没有意识到各大诸侯国都已经不是他能够掌握的,依旧想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控制各个国家的实力,达到削弱藩王的目的。发动了九国伐秦的战争。这次的战争使得周朝最后的血脉断绝,而晋国成为了蝴蝶效应的受害者,直接被三家分成了赵魏韩三个国家。
曲沃代翼人物关系脉络图
为什么其他的国家没有受到波及而仅仅只有晋国被分裂了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曲沃一脉上位的不正当导致国内的社会风气并没有对曲沃皇权有太多的敬畏,反而各大氏族都想着取而代之。人心不得的原因成为了日后引爆矛盾的前提。
晋国篡位事件的始作俑者曲沃桓叔
至于另一个,便是曲沃家族自己作死了,本来晋国占着黄河一带,太行山为屏障,倘若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发动战争,那么华夏之大,晋国也能在未来有跟秦国一较高下的能力。曲沃家族不知道是在哪里得了自信,明明是周天子制衡各诸侯国的战争,他晋国不参与,根本没有哪个国家会跟他晋国为敌。但是曲沃家族不但参与了这场战争,而且还一如既往地贯彻了持久战的策略。从九国伐秦打到最后吕不韦诛杀周天子之时。楚国和齐国都以各种理由逐渐退出了伐秦的事业转而开始吞并周围的小国,提升国力。
而晋国这时还在坚定地讨伐秦国。直接的后果就是讨伐秦国庞大的战争消耗让曲沃一脉彻底没了民心,也失去了原本拥护的宗族。最终早先埋下的祸患爆发。晋国一分为三,成了战国七雄吊车尾的赵、魏、韩三个小国。自此六百年的晋国崩塌,失去了乱世争雄的能力。分裂后的赵、魏、韩也终究是晋国的末尾,没能有太好的政策解决内部积蓄已久的道德与皇威的问题。对外也没能击败秦国这个世仇。终究是成为了战国中倒下得最快的三个国家,消失在了历史当中。国家要强盛,首先要的是内部的稳定。韬光养晦,休养生息让每个老百姓吃得上饭,并且热爱这个国家。而攻城略地,终究是政治无能的表现,得一时之地,却不能得永恒的民心。
九国伐秦的晋国军队行进路线
总结晋国自从建立开始就只将政策放在了对外的战争上,无论是吞并黄河流域的诸多国家,还是率先撕破秦晋之好参与到了九国伐秦的战争。在曲沃一家的眼里,从得到皇位开始他们就没有遵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得到民心。尝到甜头的曲沃一家可能是以为靠着强盗逻辑就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收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浅显的道理在华夏大地上一直都适用。而国家要是想强盛,也一定要依据这样的道理,同样都是发动战争,秦国得了民心,所以能够一扫六合,晋国失了民心,所以被灭了国家。
参考文献:《史记晋世家》、《曲沃代翼》《九国伐秦》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渔经猎史小仙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