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大客厅装修头像独一无二的藏式建筑竟不
2024年07月15日 爱答资讯网
文 | 索穷 次多
图 | 金海
建筑是凝固的旋律,
而建筑装饰艺术就像组成这段美妙旋律的音符。
西藏的藏式建筑装饰艺术,
运用了平衡、对比、对称、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艺术造诣深厚,工艺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
摄影 | 金海
门饰门是建筑的出入口和建筑内各房间的通道。西藏建筑门洞尺寸相对低矮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较小的门洞尺寸利于保温。门的装饰包括门楣、门框、门扇等部分,装饰手法主要有雕刻、彩绘等。
摄影 | 金海
门楣
门楣的作用相当于雨篷,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对门及门上装饰的损坏,位置在门过梁的上方,用两层或两层以上(也有用一层的)的短椽层层挑出而成。短椽外挑一端自下而上削成楔形,伸出于墙体之外,并略向上倾斜(俗称“飞子木”)。上层比下层多挑出一截,个数一般下层比门上短椽多两个,上一层又比下一层多两个,最上层的短椽一般围成三面环形,各层之间用木隔板隔开,最上层的木板之上一般再放上一层片石,片石之上加一层黏土做成斜坡以利排水。门楣的长度一般与门过梁长度相同或稍长,通常在短椽和飞子木上刷油漆、涂料或彩绘。
宫殿及寺院大门上部装饰门楣,最多为9层,门框的左、右两边至少有7层枋案,层层雕刻各种图案。图案主要为莲花花瓣、叠函(藏语中称之为“却砸”,为经书错落叠加样,系藏式建筑常见图样)、连珠纹、菩萨、天神、十方佛、飞天乐伎、人物、树木、山石、动物、神龛、花饰、水波纹、金刚杵纹等。
雀替
柱头与横梁之间是雀替,藏族建筑对雀替的装饰非常讲究。雀替分两层,上为长弓,下为短弓。雀替长短两弓本身形状要精心雕镂,其表面也用雕刻着色的办法加以渲染,以求良好的装饰效果。雀替装饰有简有繁,最简单的雀替形状为梯形,这种不加任何雕饰的雀替多见于底层的储存室内。而寺院建筑大堂、佛殿之类重要殿堂内的雀替是经过精心雕镂的艺术品,尤其是长弓形状千姿百态,通常见得较多的有祥云状,此外还有各种花瓣状,其装饰效果相当强。整个雀替表面显得饱满、大方。
门头拱
门斗拱一般用于院门或主题建筑大门,起装饰作用,通常内门和偏门不做。斗拱形如一个等腰三角形或斜三角形,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最底层的托木,从墙上挑出,端头削成弧形;第二部分为支撑方木,分为3层,各层方木个数一般为1个、3个、5个或7个;第三部分为横木,有两块。第一层的方木比上面两层的大,置于底层托木之上,一、二、三层的方木用横木隔开。方木也有做两层的,第一层为1个,第二层为3个、5个或7个,两层时横木则只用一块。
门扇
门扇大多为木制拼板,以单扇和双扇为主,部分为多扇。普通民居门多为单扇门,门扇宽60—80厘米;宫殿、寺院多为双扇门、多扇门,单扇门宽在80—100厘米,有的在1米以上。为增强木板的横向联系,门扇正面常加铁皮,在铁皮上刻出镂空装饰纹或周边做装饰,这种铁皮称为“门箍”。门箍的做法很多,以美观实用为主。为便于门扇的开启和关闭,在门上安装门扣环和门锁镣,置于门扇中央,这门扣、门环称为“铺首”,藏语又称为“果博”。铺首通常做成兽头、兽面环状。门扇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易受损坏,大多涂上油漆作保护。油漆的颜色以红色居多,有的门扇还彩绘花纹、人物、天女、吉祥图等,有些门扇刻上猛兽头像,或粘贴了风马旗。
门头
门头主要用于进户门,起装饰作用。置于大门上方,做成阶梯形。通常为2到3阶,有的做到5阶。大门正上方最高,有的还在最高阶中央放一牛头,其下方镶有佛龛,供奉佛像。有的门头顶部做成圆弧等形状,部分门头为汉藏结合形式。
窗饰西藏传统建筑窗的主要特点是:洞口尺寸普遍偏小,窗台高度较低,南面开窗较多。窗的构成元素包括:窗框、窗扇、窗楣、窗帘、窗套、窗台等。窗过梁主色为蓝色,并绘以龙、莲花等图案。窗框主要装饰为叠函、莲花花瓣等。窗扇装饰手段为木雕彩绘,主要图案有人物、花纹、几何图案等。窗套上涂刷油漆。
摄影 | 金海
窗套
窗套位于窗洞左右两边和底边的墙上,形成一个三面环形,其形状为牛头变形,一般分牛脸和牛角两种样式,为西藏古代牦牛崇拜文化的遗存,也是藏式建筑中的重要特色,无论僧俗之分、地位之分,都普遍运用这一装饰方式,成为藏族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
藏式建筑窗套一律用黑色油彩绘就,有能够避邪之说,与白色的墙体相呼应,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关于这种黑色,也有一种解释说,由于黑色吸热,在窗户旁边聚集的热空气会被高原上的风吹进室内,在寒冷的高原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多的热量。
摄影 | 金海
窗楣
窗楣作用是防止雨水对窗及窗上装饰的损毁,做成短椽形式,自身也起装饰作用。窗楣的位置在窗过梁的上方和下方,过梁下方的短椽一般作一层,个数一般为单数,以5个、7个居多,均匀分布于窗框之上,从窗框上挑出而不伸出墙面,端部削成弧形(俗称为“猴脸飞子木”),再涂上油漆,或在弧形面上绘制图案。短椽尺寸没有统一标准,视窗的尺寸而定。过梁上方的短椽一般作两层或两层以上,长方体木条制作,层层挑出。短椽外挑一端自下而上削成楔形,伸出于墙体之外,并略向上倾斜(俗称为“飞子木”)。上层短椽比下层多挑出一截,个数一般上层比下层多两个,最上层的短椽一般围成三面环形。各层之间用木板隔开,最上层的木板之上一般再放上一层片石,片石之上加黏土做成斜坡利于排水。窗楣的长度一般与窗过梁长度相同或稍长,且飞子木也刷油漆、涂料或彩绘。 窗楣上层短椽主色调为深红色,下层为绿色,绿色短椽面部作彩绘装饰,图案为花纹。
摄影 | 金海
建筑外墙粉刷藏族传统建筑中外部墙体,一般都为石材墙。外形方正、风格古朴粗犷。墙体向上收分,具有墙体稳固作用。
摄影 | 金海
白土粉和红土粉
由于石料大小形状不同,工匠在砌墙的时候每排墙石的缝隙都是错开的,上下左右墙缝中填充片石、泥沙,以增强建筑的韧性和减震能力。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问题:长期经受风吹雨淋的墙体由于片石的脱落容易,影响到墙体的稳固,进而危及建筑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黏性很大的白土粉和红土粉刷墙,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建筑“美容”方式,还能迎合宗教信仰和民俗心理的需要。
相关阅读有一种幸福是每天坐在大昭寺,将磕长头的人变成熟人
冒着高反追寻格萨尔,反被一路的美景“误”了
西藏古代印章,制作太精巧太艺术都不像印章了
站在远处看拉萨全城,接受它神话一样的视觉冲击
更多《西藏人文地理》的信息,可关注《西藏人文地理》公众号;想要了解西藏的老照片故事,也可关注我们的独家头条号《西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