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凯迪拉克育儿经凯迪拉克效应强拉硬扯不顶用

2024年08月14日 爱答资讯网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担心他们做某件事能否胜任,会不会做不好,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父母会对孩子的行动力施加主观的限制,让孩子的内驱力得不到发挥的空间。

明明有100分的能力,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发挥了不到10分,类似的情况一点不少。浩浩从小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作为大哥哥他平时也很照顾自己的妹妹,到了周末还会承担起给全家人买早餐的责任,每次妈妈看到浩浩拎着豆浆油条回家都会给浩浩一个大拥抱,美美获得妈妈的肯定浩浩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但是一段时间奶奶来家里住,看到浩浩“小小年纪”就要给家人买早餐,觉得孩子还小怕他做不好,万一路上摔倒了怎么办,万一豆浆撒了油条掉了怎么办?于是奶奶主动接过了浩浩的周末买早餐这事。养成了许久的习惯在短短一个月后就被毁了。一个月后在让浩浩买他就不太想去了,说自己怕拎不好撒了。

已经上小学的浩浩能够做的已经很多了,但是被念叨两次后他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关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在孩子形成认知的过程中父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应的孩子能够释放的内驱力也是不一样的,以上奶奶的形象就成为了孩子行动力上的天花板,给孩子灌输“能力有限”的想法,而妈妈更多地是扮演背后助推手的角色。

凯迪拉克效应凯迪拉克效应源于一个笑话,在美国一位印第安老人在地底发现了石油,从此人生逆袭成了富翁,喜不自胜的他很快提了一辆心心念念的凯迪拉克。不过很神奇的是他让汽车行动的方式是用马拉车,实际上汽车并没有出现故障,车子自身具有的动力相当于100匹马的力量,但是印第安老人并没有想过去点火启动发动机。

在凯迪拉克的故事中,老人的传统固执是一个原因,另外他也忽视了汽车本身强大的动力,舍内逐外的的本质也是这一故事发人深省的地方。

回头再来看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是不是也会存在和印第安老人一样的问题,忽视了孩子强大的内驱力呢?要知道即便是孩子,他们的体内也会蕴含巨大潜力的。

让孩子获得野草般茁壮的成长力为什么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上了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变得普通、身上的缺点也暴露地越来越多呢?

孩子上学之后需要被新的规则和世俗观所束缚,在学校按照老师的要求端正坐在位置上,认知听老师讲课,此外还有课业,考试等的压力。家长眼中的孩子形象更多地还是受到了成绩的影响,但是强拉硬拽地督促孩子学习起到的效果终究有限。

在学校中,丰富的课表最终还是要回归最重要的语数英三门学科,类似科学、劳动、思想道德等课程会因为各种理由被换成所谓主科,这些在丰富的课表上是无法得到体现的。

甚至还有孩子因为中午在操场上追逐奔跑被记过扣分的,校方给出的理由是非体育课期间不能随意追逐跑跳。

在充满活力的年龄孩子被各种莫名的规则所束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获得更像是脆弱的盆栽,缺乏了野草般生长环境的孩子们被限制了行动,也限制了向上茁壮成长的动力。

都说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大,于是家长们牺牲了孩子的自由时间来上辅导班强化学习,但是这样的焦虑更多地是来自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大趋势的形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在这其中千千万万的家长们都在扮演助推手的角色,是千万家长促成了现在孩子学习紧张焦虑的局面,为了让孩子多考几分牺牲的自由时间其实也是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发现孩子内驱力,引导自主前行1.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大人出于对年幼孩子的不放心事事都想要掌控在手中,但是这样做还需要给孩子留有余地。每个人都不喜欢突然被人闯入的感觉,因此在孩子形成自主意识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环境,哪怕是短暂的一会儿时间也是有必要的。

在没有束缚的条件下孩子才是最本我的自己,实际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才会得到释放,做自己想做的,自我意志下行动也会变得积极。孩子越大越需要自由空间,所以家长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也要学会逐步放手,用信任代替监视,用引导代替掌控。

2.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要充当引路人而非指路人,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还是要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当发现孩子止步不前时可以适当进行引导,让孩子形成勇敢不退缩的品质。

要相信孩子内驱力的强大,比起回避退却,迎面克服才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通过一次两次的成功挑战就可以很好地树立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其实就是不断释放内在驱动力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变得自信,再度面对困难时内驱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让孩子自主的选择

独立是从每件微小的事情开始的,比如孩子开始会自己穿衣服开始,慢慢地父母可以让他们自己挑选每天要穿的衣服,比如周末参加的户外活动,也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父母在其中扮演的更多地还是陪伴者的角色,实际上什么活动,内容如何收获最大的还是孩子,因此选择的权利大可以给孩子,从每个微末的小事中孩子的选择有助于强化自己的世界,儿童时期强化自主性在未来才能更好地决定自己的人生。

4. 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人格品质影响孩子

对于育儿现在的父母都特别上心,相比过去衣食满足就是最好的养育,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但是教好孩子依旧是一件难事。

给孩子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候真的不管用,其实影响还要从点滴开始,从为人父母自身的行为规范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这是一个相对漫长但又切实有效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容小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什么样的良好品质,首先自己就要能够充当积极影响的示范。

拓宽眼界,成绩的提高其实是“顺带为之”的附加项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会给孩子以终生的影响。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台上,他回忆了儿时和母亲的遭遇:幼年时的他和母亲到集体的地里捡麦穗,却被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打了一个耳光,无力反抗的母亲倒在了地上,看到此景莫言久久不能释怀。

多年后他在集市上看到了两鬓已经斑白的看守人,攥紧拳头的莫言就要上去报仇,这时候母亲在一旁拦住了他,还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的一句话对莫言的影响很大。往小了说是莫言母亲心善不计前嫌,往大了说,包容、不恃强凌弱,这些都是母亲的行为举动教会莫言的道理,所以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重要,微末之事对人格的塑造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眼界不宽没关系,但是至少不要用自己有限的世界观来束缚孩子,用成绩高低等世俗的观点对孩子进行“标准化”衡量。作为普通人我们做不到抛开世俗,但是在世俗之外,是不是也该保留更深层次的审视目光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内驱力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居舍杂志

时代报告杂志社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期刊

大观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