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it养生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医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是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农历八月十四,癸卯兔年辛酉月己丑日星期四。昨天,妇幼保健院的李大夫给我们讲解了女性两癌的预防。她谈到,有一位患者,她非常注重养生,饮食清淡,不熬夜,还经常散步,但是还是得了癌症。这位患者问我,养生是不是没有用呢?我诊其脉,发现她的脉象明显是弦脉。我问她:“您平时是否经常生气呢?”她回答:“是的。家里和单位都不顺利,每天都很烦恼,经常生闷气。”我告诉她,这才是导致癌症的根本原因。虽然她注重养生,但是没有注重养神,养心。生命是形神的结合体,神为本。
养生不仅要养形,更要注重养神,让身心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癌症。
现代社会,产业膨胀,商品泛滥,导致资源蒸发,生态失衡,我们陷入了忙碌、紧张、焦虑的状态。我们的内心被物所役,越来越远离生命体验,身心失去和谐,容易患病。事实上,现代慢性疾病的高发与此有关。同时,生命质量严重下降,各种烦恼、痛苦,不容易有幸福感。佛陀教导我们寻找自己的归宿,就是要寻找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非常重要。
生命中的一切都藏在自己的内心里,健康和疾病都与内心有关。要祛除疾病,获得健康,方法也在内心。通常,我们只关注外在的事物,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被外境所牵引,处于紧张、焦虑、烦恼、抑郁的状态。
我们总是注重清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书桌、餐具,却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更需要清洁。因为内心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容易生气,内心不清净。这样的状态必然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一团正气
,养生就是养正。那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养生呢?答案是重视养心,让内心变得清静干净。我们总是注重外在的美好,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美好;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爱,却没有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为什么不重视养心呢?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被外境所牵引,迷失了自己,所以会烦恼、痛苦、生病。相反,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就会意识到内心的不安和负面情绪是导致烦恼、痛苦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需要修心,让自己的内心从紧张、焦虑、烦恼、抑郁等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
要回归《内经》的境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何安心呢?方法很简单?这里我提供三个方法。第一是让内心愉悦起来。第二是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第三是活在当下。
中国传统文化最注重愉悦。《论语》一开头就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为什么孔子要强调快乐?我的思考是因为快乐是正能量,快乐让人心神和畅让人的生命充满活力。简单来说快乐是养人的,快乐是天地之间的正能量。
从《论语》的开头我们可以体会到圣人的通达,即便处于逆境也不会丧失饱满的人格精神。如果人人都能有这样的喜悦那么人世间必然会安稳繁荣起来。心向内求是圣贤之道。
《内经》强调“精神内守”即是收摄身心反求诸。推而论之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讲内求的。比如《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常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求人不如求己,修行在个人男儿当自强等等也都是内求之道。人禀天地之气,生天地能让人保持长久的健康,所以要持久地顺应天地之道
。如何做?当然是内求因为天命之大德不在他处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所以要“反求诸己”即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才能顺应天地之道。
最后谈谈如何活在当下的问题。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脉脉人情悠悠怀远。生活于这样的意境之中,我们应该会感觉到亲切并且幸福吧。可是不少人并不能因此而其乐融融,反而仍是有各种紧张、焦虑以及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活在当下却被外境所牵引了。
生活中常听有人说社会不好、环境不好、同事不好、自己过得不好,我的观点是不要去尝试着改变社会环境同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自己,珍惜当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当下快乐则生命是快乐的;当下烦恼则生命是烦恼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生亦是无常的。既然无常何不让每个当下都愉悦起来!
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全神贯注在当下,不幻想未来也不忧虑过去。可是我们总是杞人忧天,总是不断想到明天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总是想过去做过的某个事情,结果就是心很累、很烦甚至会生病。进一步说不管是养生治病,还是为了快乐、幸福都要学习活在当下,这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是真正的生命学问。
不管我们在做什么就在此时此刻放松且专注,简单来说就是要觉察到当下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做的好处是心是定的、静的、安的由此能让五脏六腑皆归于和谐。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身愉悦当下其实就是生活。禅宗说“挑水砍柴无非大道”,又说“平常心是道”。我的经验是,不要过分沉迷于前世或担心来世,只要能够珍惜当下,自然就能享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