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前侍卫的武艺有多高一般人当不了
2024年02月21日 爱答资讯网
清朝御前侍卫的武艺有多高?一般人当不了
古代长期实行皇权至上的治国模式,皇帝一人独掌天下大权,一身系天下安危,一人生死往往会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命运。因此皇帝们对个人的安全保卫工作都非常重视,再荒腔走板不靠谱的昏君,在人身安全方面也绝对不敢打马虎眼。
皇帝的安全工作,一般由两个部门负责,一个是正规军精锐部队组成的禁军,又称御林军,驻扎在京城内外,负责平息针对皇帝的大规模叛乱或者兵变。一个则是负责皇宫日常守卫、和皇帝日常保卫的侍卫组织。
隋唐皇帝设有专职宫廷宿卫机构“千牛卫”,侍卫称为“千牛备身”。宋代皇帝往往会选择功臣和武将子弟入宫充当侍卫,名叫“带御器械”。明朝皇帝的宫廷侍卫,则由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组成,锦衣卫更是一度崛起,称为左右明朝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
从康熙时代开始,局面为之一变,侍卫中出现了很多武林高手。康熙酷爱习武,为了弘扬满洲尚武精神,曾设立“善扑营”,由精通摔跤搏击的高手组成。在智擒鳌拜过程中,善扑营成员发挥重要作用。此后善扑营就成为宫廷侍卫最主要的输送基地,每年都会有很多武艺高强的好手,被从善扑营调入皇宫成为侍卫。从此开始,侍卫中也有了很多精通摔跤搏击术的高手。
清末民初,祖辈父辈曾在清宫充当侍卫多年的富察建功,写了一本回忆录《晚清侍卫追忆录》,对清朝宫廷御前侍卫的生活细节有很多真实描述。作者的太姥爷富察阿巴力翰,曾在同治帝时期充当皇宫侍卫多年。
阿巴力翰原本是镶蓝旗旗人子弟,本来不具备入选侍卫资格。但他出身八旗军旅世家,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过人武艺。阿巴力翰最得意的一招绝技是“手钩子”,平时交手用不上,遇到强劲对手或者生死攸关之时才会使出来。
《晚清侍卫追忆录》记载,“手钩子”又叫“闲凤闲登”,是以满洲的传统搏击术“布库”为主,又结合了太极拳的一些手法和“内劲”在内,他们家族称之为“太极串跤”的一种独特的技击技巧。
具体招式如何,作者在书中欲言又止,语焉不详,大约是不愿外传的缘故。只是笼统提到,使出这一招,如果出全力,会让对手身受重伤,往往需要躺半个多月才能养过来。咸丰十年末,恭亲王奕到善扑营视察,阿巴力翰靠这一招,在67名强手中力拔头筹,使得见多识广的奕都当堂喝彩,并打破非上三旗不得入选侍卫的铁律,让阿巴力翰以镶蓝旗子弟的身份一步登天入选御前侍卫,可见御前侍卫们还是有一些真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