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有关腹胀治疗出自清宫的消食四剑客专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清代宫廷里的人有些相似:吃的太好、运动太少。
肥甘厚味吃太多,很伤脾胃;活动量小,气机不通畅,也影响脾胃的运化。所以,现在脾胃不好的人越来越多。
脾胃不好,不仅自己身体不舒服,也是很多疾病产生的原因
。正如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调理好脾胃,对于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是有好处的。专家钱会南教授发现,在清宫调理脾胃的药方里,有4味药材频频出现。这4味药材分别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来用呢?下面,钱教授就要来和我们分享。
01
清宫健脾“四剑客”
陈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1、陈皮
陈皮是温性的,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在很多经典药方里都有出现,比如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都少不了陈皮。
它在厨房里也是常用的调味料,一些甜点在制作中也加了陈皮。
很多人以为陈皮就是晒干的橘子皮,所以吃完橘子后把橘子皮晒一晒,用来泡水喝。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陈皮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
在陈皮的炮制工艺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叫做“陈化”,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存放三年以上,使其在时间的作用下自然变化,“陈”足了年份,这样才能被称为陈皮。年限越久的陈皮,价格也越贵。因此才有了“一两陈皮一两金”的说法。
年份久的陈皮,气味更加浓郁,泡出来的茶水颜色也更加醇厚
。2、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这三味药都是健脾胃、助消化的,在中医里往往会合起来用,由于它们都是炒焦的,因此并称“焦三仙”。
焦神曲和焦麦芽擅长消米面、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红薯、芋头等),焦山楂则更偏向消肉食、解腻。有的厨子在炖肉时,就会往汤里加几片山楂。
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记载了一张慈禧太后在春季和冬季经常用的健胃消食方——“加味三仙饮”,里面就用到了焦三仙和陈皮。
02
调理脾胃代茶饮
钱教授告诉我们,代茶饮不仅喝起来方便,而且用药往往量小而精,良药而不苦口,无论是短期治病还是长期调理都能用。因此在古代宫廷备受推崇。前面提到的4味药,也非常适合现代人作为调理脾胃的代茶饮。
组成:陈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每样各取适量。吃肉比较多的多加焦山楂,吃米面或者淀粉类的食物较多,多加焦神曲或者焦麦芽。以肚子胀为主的,可以多加陈皮。
适用人群:饮食不节、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差的人,如腹胀、食欲差、反酸、大便稀。
禁忌:孕妇、哺乳期、婴幼儿等特殊群体。
03
美食巧改良
脾胃不好也能吃
1、油炸糕
故宫博物院前研究员苑老师告诉我们,从史书记载来看,慈禧太后的脾胃并不好。比如满族传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吃油炸糕,慈禧太后想吃而不敢吃。为此御厨们费了不少功夫,对油炸糕做了改良。
和面前先用开水烫面,糕里的馅儿从豆子换成了玫瑰
,这样一来炸油糕更好消化,慈禧太后就可以吃了。2、水饺
水饺形状像一个元宝,一直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清末宫廷过新年》中有记载,每到除夕之夜,慈禧太后都要邀请达官贵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饺子有面皮、有肉馅儿,脾胃不好的人吃不了太多,容易消化不良。顾玉亮大厨分享了一个小窍门:巧用陈皮。
在拌肉馅之前,先用温水把葱丝、姜丝、花椒、陈皮、料酒浸泡5分钟,再用这个料水去拌肉馅。除了增香去腥,还能发挥陈皮健脾助消化的功效。陈皮味道辛香,能行能散,可以降脾胃之气。吃完水饺后,不会有腹胀、难受、恶心等脾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