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尚

中医养生牌匾一面是搓衣板另一面是中医牌匾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徐尤佳

檀香,雅乐,古色古香的牌匾,上面写着“杏林春暖”、“华佗遗风”、“医流领袖”……

走进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的“牌匾馆”,仿佛打开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在历史画卷中徐徐展开……

今天(11月16日),杭州市中医院“院史馆”和“牌匾馆”正式开馆,打造了弘扬、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文化阵地。

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艳娟介绍

科普童话投稿

,院史馆以反映钱塘医派为起源,以奔流不息的钱江潮水为设计理念,体现简约、现代、科技的风格。它集中展示了杭州市中医药的发展简史和我院的发展史,既描绘了杭州的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的轨迹,更呈现了市中人拼搏、奋斗、勇立“潮”头的精神。

市中医院纪委书记涂祈国说,牌匾馆则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中医药文化中的那份底蕴,馆内珍藏了近三百块中医药牌匾,是医院花了十几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在全国中医系统中应是数一数二的。通过将这些中医药牌匾分门别类地展示,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中医文化的特点和人文属性,给人一种古今交汇、光影纵横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牌匾可分为功德匾、医师行医匾和药店匾,年代基本上都在清代和民国,最早的一块可追溯到清朝早期。因为明清之前,郎中们都是走方郎中,一般没有固定场所,都是背着布帘做的幌子走街串巷

现代营销编辑部

,为人治病的。

·功德匾

现代社会,病人和家属通常用送锦旗、感谢信的方式来表达对医生、医院的谢意,而一百多年前,病人们表达谢意送的都是抬来一块块沉甸甸的木头牌匾。

在典故类匾额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经典医学典故,比如橘井流芳、杏林春暖、术擅岐黄等匾文。

在名医类匾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代历史上的名医和传说故事中的神医,比如扁鹊、和缓、张仲景、孙思邈、华佗等等。

叙事类牌匾除了主匾文之外,还有附文来解释赠匾的原因、求医治病过程,及赞颂医生的医德。

这块“杏林春暖”就是典故类的功德匾。它讲述的是东汉后期“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医德高尚,对治愈的病人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求报答的故事。所以,后世就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医师行医匾

在宋代以前,民间医生大多是云游西方诊治病患,且相对的身份地位较为地下。

在宋以后,民间开始出现固定的专门的药铺药堂,同时有医生坐诊行医,行医招牌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

例如

雨露风邮箱

,招牌中有“授”说明,师承某个名家;如果是祖传的医术,就用“祖传”、“世医”等字眼;如果无师传,自学成才的,就用“国医”“国手”等自称;“儒医”曾中过秀才、举人,或兼修儒家文化。

馆藏中有一块特殊的牌匾,它一面是搓衣板,另一面是写着“医士师子存”的行医匾。当时一位医生在河南洛阳,看到一位老妇在洗衣服,偶然间瞥见这块牌匾背后居然有字,立马上前询问,发现这竟然是一位医生的行医牌匾。

更奇妙的是,这块“搓衣板”在水里浸泡多年,品相却没有太大损坏,可见当时医生招牌的用料还是非常好的。

·药店匾

在过去,药店的叫法有很多,比如药堂、药局、药室、药庄、药栈、药材行等等,比如我们中医药界的知名药堂,如胡庆余堂、同仁堂等等。这里展出的药店匾额,展现各地药铺售卖不同的药材。

过去卖药的药铺,最早分生熟两铺,生铺是采购来大批药材后用古法炮制之后批发,熟铺是再精加工后卖成药。

最早生熟两铺,是相互并存发展,熟铺渐渐做大,将采购炮制与精细加工研制于一体,取代生铺,成为气候,是清末民初的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