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医养生讲座遥远的亲密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回家的灯火,温柔而执着 春节即将到来,很多人都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票。
虽然难免会抱怨:又要被催婚了,又要被亲戚追问感情、工作、收入状态,又要面对那些亲密又疏远的客套和尴尬,甚至又要面对不少不愿提及的往事……
回家,却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契机。
与身处其中的幼年时代不同,我们得以以新的身份、新的角度观察这个环境以及这里的人,能够思考自己如何与父母相似,又如何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个契机,或许正是与家庭和解,与自我和解的开端。
刘丹博士为《回家》这本家庭治疗著作所写的序,正揭示了成年后,即使我们与幼时的家庭在空间上渐行渐远,但内心深处与父母仍有着从不曾断开的
,紧密的联结。本文选自家庭治疗大师、结构拍家族治疗的开山始祖——萨尔瓦多·米纽秦著作《回家》的中文版序。
作者
作者简介:刘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
有一次给大学生讲课,遭遇到一个大二男生这样的质问:
“老师,你说每个人都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可是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像我的父母!”我不知道该怎么样解释给他听,闭上眼睛回想了一下,然后说:“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才发现,你觉得不像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你太年轻,还没有机会像他们!”
我在结婚的十几年中,一次又一次惊讶地发现,我选择的丈夫,在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很多性格特点上,都与我的爸爸有相似的地方
。而我对配偶的态度,又与妈妈很接近。生下女儿后,成为母亲的我,突然发现我与妈妈——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像她,无论长相还是性格——有如此多相似之处。包括育儿理念与方式,也包括对女儿说话的口气和用词。工作、结婚、生子,让我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变,我从一个女儿,变成了妻子、母亲。当我终于有机会和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一个有着多重家庭、社会角色的人的时候,我在我的身上,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影响!虽然,这事我们已经远离他们、独立生活很多年了。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所经历的岁月,只有童年和青少年。在这二十年中,父母一直是成年人。孩子没有见过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样子。从身份和角色上来看,一边是孩子,一边是父母、夫妻、社会人。
所以,作为刚刚成年、却还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大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上,与父母所处阶段完全不同;在社会角色和身份上,与父母完全相反。而在情绪情感方面,孩子是更多外露和跌宕起伏的,而父母则处于人到中年的情感内敛而平稳的阶段。孩子感受不到与父母的相似,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随着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成家立业之后,原来的孩子,有的为人夫、为人妻,继而为人父、为人母的新角色。这时作为成人的孩子,才有机会呈现出和父母相似甚至相同的部分。
在法兰克福,年逾七旬的精神分析师Schultz博士做我的自我体验师,每周三小时。每次话题都是从琐碎的日常事务开始,却每每绕道回去了童年的家,起伏跌宕的情感托载着的都是儿时的记忆。Schultz博士送我一份法兰克福地图,当他在地图上标记自己家的位置时,他的手、他的声音、他的白发、他的细心,在我眼中分明就是同样年逾七旬的爸爸的形象啊!
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他做我的“治疗师”。虽然表面上我不想回答,但是我心里却似乎早已承认了,我在外里之外
,所费不赀地努力,是在寻找心灵上我与爸爸的联结!那些浸着泪水与感慨的深度分析让我看到,在空间上与父母渐行渐远的成长岁月中,我至始至终在心灵深处与他们紧紧相连!也许,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才会发现,我们和父母是如此的亲密,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也许,要走到生命的重点,才会了解,我们和父母是多们的相似,我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不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 从心灵上来说,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是在寻寻觅觅我们与父母之间
,那份遥远的亲密。如果你还不曾开始这一段心灵的探索,那么你可以看看米纽秦博士的这本书——《回家》,它会带你踏上回家之路。回家,
是回归心灵和了解自我的契机
面对这样的契机
我们往往有着颇为复杂的情感
关于父母
关于回家
你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感受?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
- 上一篇:上海石墨烯养生舱厂家直销伪科技产品被谁买
- 下一篇:双河市养生馆招聘典型案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