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答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养生分为哪几类养生传统养生养生修炼的主要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纵观两千多年的养生修炼的门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精神修炼

精神修炼是道家修炼最高境界。为了实现得到成仙,与天地同寿的目的,道家十分重视对人体自身的研究,特别是对人的精神状态的研究,认为,精神修炼是实现得到成仙的前提。在实际修炼中,他们提倡精神的自我磨炼,道德的自我完善,心态的自我平衡等内省性修炼法,其修炼的主要内容有:

1、信道修道。就是说通过宣传“道”的作用,坚定“道”的信念,确定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

2、广积善德。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认为,心地善良 ,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说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天君”,由此得道成仙。

3、清心寡欲。老子哲学观的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所谓清心,就是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寡欲,就是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的私欲要节制。道家认为,一个人私欲,杂念太多,精神就要受到煎熬,就不能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了。为了达到清心寡欲这一精神境界,他们在修炼的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方法。

4、知足常乐。知足常乐也是道家精神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子《道德经》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感到满足,感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长生久视。

重视精神修炼是道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重要特征。

二、形体修炼

道家形体修炼主要表现在按摩和导引上。按摩是指用手按擦摩捏有关部位或经穴;导引是屈伸肢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按摩与导引常常是连在一起进行的,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关于按摩、导引的作用,《玄鉴导引法》归纳为这样四点,就是:“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水谷,三则以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气。”

关于导引,《庄子》载有“熊经鸟申”两法最著名,以后,汉代刘安著《淮南子》,又改扩了“凫浴、猿躩、鸱视、虎顾”四种,此后直至汉末,华佗在合并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虎、鹿、熊、猿、鸟五禽之戏。这种五禽之戏,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载其方法说,做五禽戏时要任力为之,汗出为度,所以有“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的效益。

道家形体导引修炼,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后经人们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又出现了八段锦、十二段锦、二十四节气坐功等导引术,使形体修炼的内容更加完善。

在道家形体修炼中,还有一种他们每日必做之功,就是所谓的“叩齿鼓漱”的功法。叩齿鼓漱的好处不仅在于永无齿疾,同时还有收召神视,辟除外邪之功。鼓漱的整个过程,大致有叩齿、搅舌、鼓漱、咽津液等步骤。

叩齿鼓漱的基本做法是:清晨起坐,闭目绝虑,舌抵上颚,调匀呼吸,然后叩齿十四遍或三十六遍。叩后用舌左右前后上下沿着齿龈搅转十四遍,这样舌底两脉自然汩汩流出津液,等津液满口时,再鼓漱十四遍,最后才把鼓漱之液,分三次用意念吞送丹田。

叩齿鼓漱的结果是咽下津液,这种津液,道家称之为玉池清水或玉泉。《千金方》服玉泉法认为,叩齿玉泉的作用在于去三尸、坚齿发、除百病。这丛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叩齿能够促进牙周膜、牙龈、牙髓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给;而唾液则含有溶菌和淀精多种酶,可以在增进消化的同时,杀灭一定量的细菌。

此外,明郑瑄《昨非庵日篡》认为延津的作用要远在咽气之上,并且也行之方便。

三、丹功修炼

丹功修炼,这是道家修炼成仙长生不死的一种秘法。丹有外丹、内丹的不同。外丹主要以黄金、丹砂等金石药为原料,经过炉火烧炼,并经化学反应凝结而成。我国烧炼丹砂在汉武帝已经开始,东汉末年炼丹术被新兴的道教吸收过去加以发展,并从而推上了高峰。关于丹药服食长生的原理,晋葛洪《抱扑子·金丹篇》说,丹砂、黄金乃是“毕天不朽”之品,服此二物,炼人身份,故能令不老不死。当然,这种比拟是荒谬的,因为黄金、丹砂外,自然界的石药类,也都是“毕天不朽”之品,照此推理,那末服食其它石药也可长生不老了。

现代科学分析测定,道家修炼者炼制的所谓“金丹”,多半含有剧毒成份。因此,人们为了长生不死而服用金丹,就难免要出现种种中毒反应了。实践证明,汉魏唐宋以来难以计数的金丹服食者们,他们中非但没有一个获得长生,相反,被金丹断送性命的却比比皆是,连历史上赫赫有名,聪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因服金丹而断送了性命。再如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人之死,也和服金丹中毒有关。

冷酷的事实终于是人们清醒了,于是道家们又纷纷把修炼的目标,对准了内丹。

所谓内丹,就是汉唐以后道教徒为羽化登仙而修炼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原理完全仿照外丹而来;外丹烧炼要用炉鼎,内丹修炼则以人体为炉鼎;烧炼外丹要用黄金、丹砂、雄黄、雌黄、硝石、云母等为原料、修炼内丹则以人的精、气、神为原料,外丹要用炉火烧炼,内丹则以胎息、服气、导引等气功之法修炼。

内丹家认为,人身有精、气、神“内三宝”和口、鼻、耳“外三宝”。人禀父母先天精血而生,可是这些精血,又可在后天人为的种种作践中消耗殆尽,从而导致短寿。为了保存这些先天而来的精、气、神“三宝”,于是道家们便通过有关内丹的修炼如大、小周天等法,把精、气、神“三宝”凝练成“丹”。

内丹的练法,道书记载尽管有大、小周天等多种名目、但一般先要耳不听、目不视、口不言的“外三宝”上下功夫,因为只有排除外来干扰,才能在精、气、神“内三宝”上做修炼的文章。这种排外炼内的内丹功法如果得当,可以使人荣光焕发,精神舒畅,内气往来川流不息。

四、辟谷服饵修炼

在道家修炼术中,辟谷服饵是重要一项。所谓辟谷,就是断谷、绝谷,意即不吃谷物的意思。为什么要辟谷呢?愿因是道家认为,人体中有一种“三尸”也叫“三彭”或“三虫”的邪怪,专靠五谷而生存,为了驱除这种“三尸”,不让它留在体内兴风作浪,于是就想出了这种辟谷的办法来。

斐骃所说“服辟谷之药”,是因为辟谷不吃谷物,为了避免饥饿并营养身体,辟谷者在辟谷之时大多进食一些如白术、山药、茯苓、黄精、枸杞、大枣、核桃、栗子、花生之类的药物,所以称之为“辟谷之药”。

《昨日庵日篡》说“辟谷咽津为上,咽气为次。”说明辟谷服饵的同时,还要咽津咽气,咽气难而咽津易。对于咽津,《黄庭经》早就提出。对此,陶景弘认为:“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也,皿饥也。”当然,服津之外,服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呼吸修炼

呼吸修炼,这是道教气功的一种炼“气”之法。传统医学认为,气有与天气自然相通的呼吸之气,生而俱来的先天之气,水谷滋生的后天之气等等。而道家的呼吸修炼,正是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

在具体的修炼上,道家的方法名目繁多,如纳一吐六之法,这种方法,《服气经》有介绍,并明确指出吐气的重要性。

孙思邈《千金药方》说调气的时间,要选在夜半后到日中前的这一气生阶段,而不能选在日中后到夜半前这一死阶段。至于具体方法,孙思邈这样说:“调气之时则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气耳不闻,恐有误乱,兼以手下筹(用手指计数的意思),能至千则去仙不远矣。若天阴雾恶风猛寒,勿取气也,但闭之

交通科技与管理邮箱

。”这种调气之法,还可以结合吐六之法,祛除脏器疾患。

道家呼吸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胎息。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还解释胎息的方法和名词道:“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则道成矣。”后世《摄生三要》则认为:“须要其气

农村百事通期刊

,如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中,故曰胎息。”为什么要胎息呢?这是因为用鼻呼吸,“一窍即开

新营销杂志官网

,元气外泄,泄而不止,劳及性命”。

从人体生理说,葛洪所说的“不以鼻口嘘吸”,其实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

商展经济杂志

,道家的胎息法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在修炼是把人体呼吸调整的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致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处在母亲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住而已。

对于胎息的功能,《胎息坐》说: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羯。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止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