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学整体观念包括中医天人合一的整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环境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谓之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辨证、养生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体是由肝、心、脾、肺、肾五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筋、脉、肉、皮、骨五体,以及目、舌、口、鼻、耳、前后二阴等诸窍共同组成的。通过经络沟通,互相联系,将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肝、胆、筋、目构成肝系统;心、小肠、脉、舌构成心系统;脾、胃、肉、口构成脾系统;肺、大肠、皮、鼻构成肺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构成肾系统。每一个系统皆以脏为核心,故五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是由脏、腑、体、窍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生理活动过程中,每一脏、一腑、一体、一窍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同时,脏、腑、体、窍之间,即系统内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系统和系统之间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并以心为主宰,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整个生命活动。这种整体调节下的分工合作,体现了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中医学分析疾病的病理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理变化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既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更重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产生的影响。从五脏一体观出发,各系统内部可以互相影响。如肾虚可以影响膀胱,出现遗尿、小便失禁;可以影响耳,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影响骨,小儿可见骨软无力、变形,老人出现骨软易折。系统和系统之间也可以互相影响,如肝火可传入心,而见肝心火旺,急躁易怒,心烦失眠;传入肺,可见肝火犯肺,胁痛咯血;也可传入胃,形成肝火犯胃,而见脘痛泛酸,甚至呕血。
中医学在诊断疾病时,也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影响全身脏腑的功能和气血阴阳的盛衰,而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的盛衰,又可表现为体表官窍、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故通过观察外在表现,可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如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五脏相通,体内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
,都可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即可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其他如脉诊,观面色、口唇、目鼻等颜色状态,都可诊察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和气血津液的盈亏。中医学治疗疾病亦从整体观念出发,既注重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影响。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可治疗口舌糜烂;肝病可影响心肺脾肾,治肝病时亦可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方法,同时调理心脾肺肾,防止其传变。
2.人与外环境的整体性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自然界和社会与人体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中医学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体现在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等方面。
季节对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春属木,其气温;夏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属金,其气燥;冬属水,其气寒。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就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如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则腠理开,多汗少尿;秋冬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则腠理致密,少汗多尿。同样,四时脉象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脉象的浮沉变化,也是人体气血受四时气候影响而出现的适应性调节反应。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或者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则易致疾病发生。四时气候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季节特点不同,发病也常各异。此外,某些慢性病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替时发作或加剧,如痹证、胸痹等。
地域环境不同,其气候、水土不尽相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故人体腠理多疏松;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多山,气候寒冷干燥,故人体腠理多致密
。某些地方性疾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域不同,人的体质有异,所患疾病也不同。若易地而处,环境改变,初起常感不太适应,多数情况下可逐渐适应。中医学重视天人关系,强调人的积极意义,认为人类能适应自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强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化也能影响人体。社会的进步或落后、社会的治与乱,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动,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尤为重要。
首先,社会的进步使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居处环境舒适宽敞,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养生学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质量提高,寿命延长。但同时,社会进步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机动车辆过多带来噪音,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使人的精神过度紧张,出现焦虑、头晕、头痛等症状。
其次,社会的安定或动乱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
。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心情愉悦,生活规律化、科学化,故而健康长寿。反之,社会动乱,人们精神紧张,饥饱无度,疲劳过度,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罹患各种疾病,甚至引起瘟疫流行。此外,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带来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变化,对人体身心健康均有重要影响。社会地位变化常影响人的情志,进而影响脏腑气血阴阳,诱发或导致各种疾病。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都是不同层次的整体,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于认识人的生命规律、阐释病理变化,以及养生与防治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