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酒创业创业者都是疯子他用17年花上千
2024年04月28日 爱答资讯网
5月13日,贵州茅台以16782亿元创下市值历史新高,直逼A股王座。
人们说,这是属于中国白酒行业山巅的光,但这束光却无法荫蔽山腰的中小酒企。
投融界研究院也曾在不久前撰文,讲述中国白酒市场日益集中化背后的“后浪危机”,全国龙头酒企和区域龙头酒企不断挤压着中小酒业从业者们的生存空间,有时酒也解不了局中人的千愁。
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人“疯魔”其中,用17年的时间
,花上千万元,只为配壶好酒。小城故事,无名赛道上的老将
辽宁营口,偏居渤海东岸,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
而如今,在这座东西起向为街、南北纵横为路的简单城市里,一旦入夜,你就很容易在烤串的烟火和芳香的酒气里,懵了圈。
生于斯,长于斯的傅广新,自小就见惯了在一个个漫长到仿佛没有尽头的冬日,成年人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纵情恣意。
但穿肠的酒原本与他应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他自幼体弱,相较于酒,倒是对古中医和古道医早早就产生了兴趣。
“有师父引路,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热爱去不断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遍遍去研读吸收转化,了解得越深入,越会体会到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傅广新向我们介绍说。
“也是这个时期,我发现东北有非常悠久的药酒制作历史,尤其到了冬季,人们都会用药酒补补身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配制,不过配伍却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把各种滋补中药材放在一块浸泡。但药酒其实非常讲究配伍得当,不是这么随意的,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甚至会伤害身体。”
起初就是这样很小的念头,开启了可能维系一生的事业。
20世纪初,是一个还没有大健康、互联网医疗概念的时代,年轻的傅广新却一头扎进了注定流向未来的潮涌中,凭借一腔热爱开始了养生酒的自主研发。
17年后,接受我们采访的傅广新回忆说:“最早那时候没想过创业,也不算创业,就是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一做就是这么多年,最后反倒就成了创业。”
他还向我们强调:“现在有了大健康的概念,国务院印发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健康产业可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马云也说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出现在大健康领域。”
傅广新这么说的时候,当然不是觉得自己就是马云口中的下一任首富,而是一名多年来始终跑在一条籍籍无名赛道的老将,终于收获四面八方认可时而涌出的激动。
他就像亿万个普普通通的创业者一样,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心里有火
,眼里有光。一壶好酒,产品营销的破圈之旅
17年,经过数不清的反复实验,属于傅广新的这壶酒才刚刚酿好。
精益求精,在专业、用心、时间的打磨中,这款飞松堂旗下名为冰花玉露的滋补养生酒终于符合了傅广新对它的定位和期待。适合滋补男人,女人九大体质。在傅广新看来,自己匠心打磨的这款滋补养生酒,又足以让他自傲的资本。
“第一,我们是以严格的制药标准来生产和配置这款滋补养生酒的;第二,我们产品所有的配伍、用料,都是纯天然纯物理的,没有任何激素、色素和添加剂,所有的生产制作过程可以说是现代化工艺和古方标准的完美结合。”
17年研制出的49味中药独家配方、集合古中医古道医养生学精粹,带来的是养生酒出色的口感和功效,与市场上的现有产品相比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也很快凭借自身实力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口碑。
产品之外,在营销模式上,傅广新也试图为古老白酒产业开启破圈之旅。
傅广新提到:“中国白酒产业的互联网渗透率很低,营销模式单一,这和主要客群的消费习惯有关,但不利于产业在当下和未来的持续发展。我们希望重构‘人货场’,构建‘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店内+店外、服务+零售’的超级零售型终端,并且通过新零售品牌体验中心连锁化扩张模式,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培养消费习惯,从而实现其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另类”创业,融资才能有些“钱”景
有资料显示
,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逐年递增,2019年规模达到8.8亿元,83%的人认为自己比过去明显更关注健康了。健康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食补保健受到消费者青睐(77%),但是养生酒却一直低迷,仅有7%的人会通过饮用保健酒关注健康,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对于傅广新来说,飞松堂的未来,有前景并且有“钱”景。
而在17年漫长研发过程中,困扰傅广新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个“钱”字。
全身心、无止尽的投入,让资金压力沉压在肩上,研发结束要建设自己的生产线、灌装线,更多的资金需求成为堵在发展道路上的一堵高墙。
傅广新说:“寻找资金是个不断撞墙的过程,投资人看重的是利益,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进入盈利周期需要的则是资金和时间,这个天平很难平衡,很多时候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有很多苦,我们自己不好说,但其他人也都懂,却又不容易得到解决。”
撞墙而不破的傅广新,也曾转而与其他酒厂合作,委托加工生产,但对于他来说,这当然不是长久之道。
与投融界合作,是他寻求资金路上的一次“另类”尝试,通过信息服务实现与投资机构的精准对接,17年孤身研发后,他又一次为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开始了全新的学习和努力。
傅广新直言:“股权融资的概念对我来说很新,和投融界的接触,以及在投融界服务下与投资方的对接,可以说都帮我全方位地了解了融资中的方方面面,让我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方真正看重的要点,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近十年来,投融界始终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上精耕细耕,过去一年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的服务升级也进一步大大提升了项目方与资金方匹配的精准度,更多的中小企业能获得更为优质的融资服务和体验,并在融资对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项目和企业的商业价值。服务过400万项目方或许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却往往都是一个个如傅广新一般中小创业者多年对梦的坚持。
采访最后,傅广新对我们说:“很多时候,创业者都是‘疯子’,或者多多少少要沾点‘疯’劲,因为你要成功,就要有极强的信念,就要敢于去走别人没走过或不敢走的路,同时也留有足够乐观去迎接可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