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宁死不降为何对他的争议却非常大呢
2024年02月21日 爱答资讯网
张巡宁死不降,为何对他的争议却非常大呢?
张巡是唐朝中期名臣,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按理说雎阳之战结束后张巡应该成为一代名将的,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恶魔。为什么会这样,张巡的争议为什么这么大?
公元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就带领部队攻打雎阳,当时叛军一共集合了十几万人把雎阳包围的水泄不通。雎阳城内的张巡力守雎阳,两方在雎阳城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攻防战。当时张巡身为守城主帅,先是肃清了城内的反叛势力,让全城人合力守城。而且不断的出城袭击叛军,把叛军打的一败涂地。
但是此时外围的叛军仍旧包围着雎阳城,而且在城外收割麦子充实军粮。张巡先是假装出战,当叛军停止收割麦子的时候,张巡又停止出战。一来二去,叛军也对张巡放松了警惕,但是此时张巡抓住战机派兵直捣叛军军营,一路斩首颇丰。
但是城中的守军不断的衰减,原本不到七千人现在也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而且城中粮食所剩无几,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得一小勺米,饿了就只能吃树皮充饥。城外的叛军见此情况立马准备大举攻城,但是在张巡的组织下城内守军再次击溃叛军。但是城内守军也损失惨重,最后连原本的一小勺米也分不到了。
出于无奈的情况下,张巡杀了自己的小妾,将其肉分食众将,并且带着城中守军杀百姓以充饥。但是最终雎阳城还是被攻破了,虽然张巡曾派南霁云突围向外求援,但是外面人好像都已经放弃了雎阳城。最终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雎阳城失守了,而张巡也惨遭杀害。
叛军攻破城市前,张巡及守城将士已经吃了三万多人,虽然有夸张的效果,但是张巡吃人的事情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如果雎阳城失守,那么城内百姓也是难逃一死,与其死于叛军还不如舍命一搏。但是最终张巡等人仍旧没有等来大唐的援兵,反而在张巡城破人死之后,大唐的援军仿佛神兵天降一般,火速收复了雎阳城。由此可见张巡是被朝廷抛弃的人,只有他死了,大唐的援兵才会到来。
张巡守死守睢阳城十个月,有效遏制叛军南下的势头,拖住叛军主力数月之久,保证了江南财、粮源源不断供给朝廷,为最终平叛奠定了基础,避免五胡乱华的悲剧再次上演。就在睢阳城失陷的一个月前长安被收复,十天后洛阳被收复,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张巡以牺牲一个城市的代价,挽救了整个大唐。唐朝追赠张巡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公元848年张巡绘像入凌烟阁。从唐至清代,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得到历朝追封和厚爱。
正因为发生吃人惨象,千百年来,张巡被卫道士称为衣冠禽兽, 认为张巡如果早点投降,就能保住城中的百姓,张巡之所以不投降,是为了成全自己忠义的名声而弃城中的百姓于不顾。这些卫道士是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张巡,据记载,安史之乱平息一年后整个唐朝只剩下人口1960余万,安史之乱爆发前约为5600万。仅仅五年,人口损失就高达3600万,如张巡一开始就没守住睢阳,放任叛军进入江淮地区,死亡人数更定会更高。
安史叛军每攻破一城,便纵兵将城内财产搜刮一空,强迫男子为苦力,妇女皆被奸淫,老弱病幼直接杀死,遇到稍有抵抗城镇,更是屠杀百姓作为报复手段,以安史叛军的残暴,张巡即便投降,睢阳城的百姓也不能躲得过安史叛军的屠刀。有据为证:在常山城破之后,叛军将领史思明、蔡希德疯狂屠杀城中百姓一万多人,叛军攻破陈留郡时,安禄山曾下令让那些投降的官员自相残杀,有六七千人死于非命。古代战乱、灾荒的时候,“人相食”可说是一种常态,张巡守睢阳,是在纸张、鸟雀、老鼠等抓尽吃光,被逼无奈后才杀爱妾,奴隶、妇人以及男子老弱。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巡所做无疑是唯一最佳选择,如一旦城门被攻破,金国攻破宋国的悲剧或许会提前上演。
张巡以三万多百姓为军粮,肯定有夸大成分,在当时情况下,城中没有食物可以吃,大批人应该是饿死病死的。所以若说张巡是“衣冠禽兽”则显然本末倒置,叛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堆尸成山,难道不是“衣冠禽兽”?张巡牺牲小我,成全了大唐的基业,撑起大唐半壁江山。可谓守一城而得天下。天地之间有杆秤,张巡死后,睢阳百姓就建了张巡祠,至今完好如新。明清以后,张巡、许远被民间封神,成为“双忠公”。后来张巡又被封为都天大帝,享着后世香火。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